对执行回转法律有哪些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一般规定法律知识

对执行回转法律有哪些规定

点击数:49 更新时间:2024-05-17

 
85149
相信很多的人都清楚在法院处理完案件之后一般都是会进行执行的,而在执行方面是有很多的规定的,其中就包括执行回转方面的,那么执行回转的概念是什么?执行回转的条件是什么?执行回转最新法律规定是什么??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下文中的知识可以帮助到您。

执行回转的概念

执行回转,又称再执行,是指在案件执行中或者执行完毕后,根据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执行机构重新采取执行措施,恢复到执行程序开始前的一种补救制度。

执行回转的条件

第一,原执行依据正在执行或已经执行完毕。

只有在原法律文书已为法院全部或者部分执行完毕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执行回转的问题。

第二,执行依据被依法撤销或者变更。

只有当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或者变更时,才会发生执行回转。如果执行根据没有错误,执行完毕后是不会发生执行回转的。但是一旦执行根据有错误,依法定程序被撤销或者变更,执行根据中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即失去了其合法依据,法院就应当依法保护合法当事人的权益,使原来的被执行人的利益回复到原有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撤销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只限于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执行完毕后,该法律文书被有关机关依法撤销,经当事人申请,也可以适用执行回转。

第三,新的执行依据是其必备条件。

执行程序的发生必须有执行根据作为前提,执行回转也不例外。如果法院要责令原债权人返还财产,就必须根据执行回转裁定进行。原执行依据被依法撤销只是说明原执行依据失效,并不具有要求原债权人返还财产的强制性。因此,根据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执行回转,并以此裁定为新的执行依据,责令原申请人返还财产或进行强制执行。

第四,只适用于原申请执行人取得财产的情况。

执行回转只适用于原申请执行人已经取得财产的情况。

执行回转最新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执行完毕后,如果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责令取得财产的人返还;如果拒不返还,可以进行强制执行。

延伸阅读
  1. 执行立案需要什么资料
  2. 双方调解后还能执行回转吗
  3. 发生执行回转的原因
  4. 执行回转的概念及条件
  5. 执行回转案例

执行程序热门知识

  1.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
  2. 销售未遂的行政处罚程序及原则
  3.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
  4. 执行董事与经理的身份和职权
  5. 经济适用房法院的拍卖限制
  6. 什么是强制执行
  7. 执行庭案件审批的时限
执行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