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4-02-28
当事人对一审判决持不满意见时,需要根据一审判决是否已经生效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当一审判决尚未生效时,当事人可以在上诉期内(民事案件为15天,刑事案件为10天)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由上级法院重新审理和作出判决。
当一审判决已经生效时,当事人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抗诉,或者自行向法院申请再审或进行申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法律规定的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法律规定的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在经济、民事、行政诉讼中,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有严格的区别。法律规定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其他应作普通程序审理。如果本应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而却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则属于程序违法。
法律规定对于专门性问题的鉴定,应当由法定鉴定部门进行,否则即为越权鉴定。
根据法律规定,所有证据都需要在法庭上经过示证、质证,并经审判长、合议庭认证才能作为主要证据,否则证据无效。当事人在接到判决、裁定书后需核对上面列出的主要证据是否都已在此前的法庭上进行质证。
首先要将判决、裁定书中引用的法律条文和条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比对,看是否有错引用。
法院在审理中已经查明了案件事实,但在判决、裁定中对双方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没有完全确认,则合法权益仍不能得到保障,也属于违法。
一般来说,当事人双方的责任划分有主次之分,也有同等责任之分,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凡是已过诉讼时效而作出裁决、裁定的,或是未过诉讼时效而裁定案件已过诉讼时效的,都是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