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怎么处理,延期审理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回避怎么处理,延期审理吗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6-03

 
83589
对于有些案件有时候是不一定是如期进行审理的,是会进行延期或者选择回避,那么对于延期与回避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对于该方面的知识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解答,希望帮助读者对这方面进行了解。

回避申请的延期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诉讼中出现特定情形时,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民事诉讼中的延期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存在时,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1. 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
  2. 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
  3. 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
  4. 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二、刑事诉讼中的延期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存在时,可以延期审理:

  1. 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2. 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
  3. 由于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

诉讼中止与延期审理的区别

诉讼中止和延期审理在适用范围、适用效果、恢复审理上以及法定情形上存在差异。

1. 适用范围不同

诉讼中止可以发生于诉讼程序开始以后一直到判决作出以前的任何诉讼阶段,而延期审理只能适用于开庭审理阶段。

2. 适用效果不同

诉讼中止将造成本案诉讼程序的中途搁置,受诉法院和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就本案的一切诉讼活动都应当停止进行;延期审理只是将本案开庭审理的日期拖延,有关诉讼活动并不因此停止,例如通知证人到庭。

3. 恢复审理上的差异

诉讼中止的法定情形来自于诉讼外,恢复诉讼的日期通常由人民法院确定;延期审理的法定情形来自于诉讼之中,恢复审理的日期通常由人民法院确定。

4. 法定情形不同

延期审理适用于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情形;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情形的;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情形;其他应对延期的情形。中止审理适用于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情形;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情形;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情形;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情形;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情形;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延期审理的条件和效果

在诉讼中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可以延期审理:

1. 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

如果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因突然患病等正当理由无法到庭,将影响人民法院对证据的审查和事实的认定,从而影响裁判结果。因此,可以延期审理。

2. 当事人临时申请回避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回避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如果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参加本案工作,将导致案件审理无法进行,因此可以延期审理。

3. 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

如果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将需要一定的时间准备和安排。因此,可以延期审理以确保充分的调查和审理。

4. 其他应当延期审理的情形

除以上情形外,还有其他应当延期审理的情形,例如一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因妨害民事诉讼而被拘留,不能按期或继续开庭审理等。

延期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已经确定开庭审理日期后,或者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由于出现某种法定事由,使开庭审理不能如期进行,或者已经开始的庭审无法继续进行,从而决定推延审理的一种诉讼制度。延期审理只能发生在开庭审理阶段,延期审理前已进行的诉讼行为,对延期后的审理仍然有效。但延期的时间不计算在审理期限内。

总之,回避申请的延期审理是根据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形下,为了保证诉讼程序的公正和充分调查,推迟开庭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对于延期审理的案件,应当符合法定条件,并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理。

延伸阅读
  1. 审理劳动仲裁案件所需时间
  2. 遗产中财产分割延期开庭的时间限制
  3. 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
  4. 民事诉讼中的审理期限
  5. 开庭审判阶段的程序及步骤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是否合法
  2.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
  3. 当事人陈述前后矛盾的认定标准
  4. 一、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审理要求
  5. 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6. 江歌案庭审临近,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
  7. 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