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审判程序是什么,哪些情况下可以延期审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开庭审判程序是什么,哪些情况下可以延期审理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11-03

 
83530
在现实中出现民事纠纷的时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解决纠纷,而民事纠纷的解决的途径有很多,主要的法律途径是仲裁和诉讼,那么开庭审判程序是什么,哪些情况下可以延期审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开庭审判程序的概述

开庭审判程序是指在公诉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人民法院采取开庭的方式,在控、辩双方对证据、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辩论的情况下,依法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处刑,给予何种刑事处罚的活动。开庭审判程序主要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阶段。所有开庭审理的活动都应当由书记员制作成笔录,并经审判长审阅后签名。

开庭审判程序的要求

根据法律规定,法庭笔录中的出庭证人的证言部分,应当在庭审后交由证人阅读或者向其宣读,证人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延期审理的情形

在人民法院开庭审判后,一般应当连续进行审判。然而,如果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影响审判进行,可以延期审理:

1. 需要通知新的证人、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勘验的情形;

2. 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并提出建议的情形;

3. 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情形。

在延期审理原因消失后,合议庭应当再次开庭审理。

关于第一审程序的期限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在受理后1个月内宣判,最长不得超过1个半月。在特定情况下,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1个月。如果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应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院建议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可以重新计算审理期限。当事人和辩护人因通知新的证人、调取新的证据而延期审理的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并且延期审理的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诉讼费用的负担

1. 案件受理费

案件受理费由败诉的当事人负担,如果双方都有责任,则由双方分担。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人民法院根据他们各自对诉讼标的利害关系决定各自应负担的金额。如果其中一方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专门的诉讼行为,由该当事人负担相应费用。

2.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改判

如果第二审人民法院对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作出改判,除了确定当事人对第二审诉讼费用的负担外,还应相应地变更第一审人民法院对诉讼费用负担的决定。

3. 上诉案件的受理费

如果第二审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的案件,上诉的案件受理费由上诉人负担。如果双方都提出上诉,则由双方分担。

4. 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

对于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则由人民法院决定。

5. 离婚案件的诉讼费用

离婚案件的诉讼费用由人民法院决定。

6. 撤诉的案件

对于撤诉的案件,案件受理费由原告负担,但收取金额减半。其他诉讼费用按实际支出收取。

7. 驳回起诉的案件

对于驳回起诉的案件,案件受理费由起诉的当事人负担。

8. 申请执行费和执行中实际支出的费用

申请执行费和执行中实际支出的费用由被申请人负担。

9. 不正当诉讼行为所支出的费用

由于当事人不正当的诉讼行为所支出的费用由该当事人负担。

10. 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扶育费、抚恤金和劳动报酬的案件

在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扶育费、抚恤金和劳动报酬的案件中,原告可以不预交案件受理费。案件审结时,由败诉方负担费用。

11. 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

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是否缓、减、免费用由人民法院审查决定。

延伸阅读
  1. 寻衅滋事公安侦查阶段的取保候审程序及时限
  2. 卖假药移交检察院的法律处理程序
  3. 刑事自诉案件的提起及审理程序
  4.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律师的权利
  5. 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意义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一、上诉程序及开庭时间
  2. 《行政处罚法》对简易程序的相关规定
  3. 问题的提出
  4. 民事案件法院二审流程
  5. 法院申请支付令:步骤及要求?
  6. 网上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吗
  7. 有民事判决可申请支付令吗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