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4-25
1.申请主体: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申请取保候审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申请所需材料: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申请人是律师的需出具授权委托书;取保候审申请书。
1.侦查阶段受理机关:公安机关;检察院自侦案件(如贪污受贿案)侦查阶段受理机关为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受理机关为检察院;审判阶段受理机关为人民法院。
1.审查时限:有权决定的机关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后7日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
2.同意取保候审条件:
并且提出了保证人或者能够交纳保证金的,公安、司法机关应当同意并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对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不同意取保候审,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1.执行机关:不论决定机关是公安机关、检察院还是法院决定取保候审的,一律由公安机关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附加刑等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普通案件侦查由公安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由检察院办理。在侦查阶段办理取保候审是效率最高的。被拘留后、逮捕前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若愿意交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并保证随传随到,可以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逮捕后,被告人或其家属委托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也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但通常较为困难。对于证据充分的案件,检察院会迅速移送法院;对于证据不充分的案件,可以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除非个别特殊案件,否则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办理取保候审的机会较少。在检察院主持下达成和解的伤害案件,也可能在这个阶段办理取保候审。
法院判决之前都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对于证据不足的案件或超期羁押的案件,都有可能在审判阶段办理取保候审。
总之,刑事案件的三个阶段都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但需要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