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4-05-02
移送管辖是指地方人民法院在受理某一案件后,发现对该案无管辖权时,为了保证案件的审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移送管辖的实质是对案件进行移送,而不是对案件管辖权进行移送。它是一种纠正管辖错误的措施。移送管辖通常发生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但也可能在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进行。
一、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案件。如果案件尚未受理,并经审查不归本法院管辖,就不存在移送管辖的问题,应当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二、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只有依法享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才有权行使审判权,因此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无权审理案件。
三、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依法享有管辖权。这是对移送案件法院的要求,即不得随意移送,只能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移送。
在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同时,还必须正确理解本条所规定的“不得再自行移送”的含义,才能正确认识和适用移送管辖。所谓不得再自行移送,是指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所作出的移送案件裁定对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具有约束力。即受移送案件的法院必须受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再自行移送。如果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认为该院依法确无管辖权时,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1. 无管辖权的法院已经对案件进行了实体审理,而当事人又未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情况下,不必移送管辖,由受案法院继续审理。
2. 在两个以上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中,先立案的法院不得将案件移送给另一个有管辖权的法院。
3. 根据管辖权恒定原则,法院的管辖权不受当事人起诉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政区域变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