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移送案件是否应作必要的立案审查问题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1-24
人民法院在受理民商事案件后,发现本院对该案件没有管辖权,那么就会依法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在审判实践中,一些法院移送案件及立案工作不规范,存在较大问题,从而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及时得到法律保护。那么,部分移送管辖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件,对相关内容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阅读下面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对移送案件是否应作必要的立案审查问题
一、立案审查的必要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对于改变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应在收到案卷材料后的三日内立案。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并未明确规定受移送法院是否应对接受移送的案件进行立案审查。在审判实践中,关于移送管辖的民商事案件是否需要进行立案审查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受理案件之前,原受理法院已经进行了立案审查,因此受移送法院不需要再进行立案审查,而是应该在收到案卷材料后立即办理立案登记手续,并将案件移交给相关审判庭。第二种观点认为,对于移送管辖的案件,仍然需要进行必要的立案审查。主要审查以下四个方面:(1)本院是否有管辖权;(2)案件是否符合立案的基本条件;(3)移送本院的案卷材料是否齐全,原移送裁定是否生效;(4)诉讼费用是否随案移送。只有在审查结果基本符合立案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受理案件。筆者赞同第二种观点。主要原因是,在审判实践中,一些法院移送的案件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符合立案基本要求,例如,一些案卷材料缺乏原告主体资格的证明,无法确定其是否具备法律规定的诉讼主体资格;一些法院仅凭一纸诉状就立案,没有要求原告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2)未移交全部原案卷材料,例如,一些法院只移交案卷材料的复印件或者只移交部分案卷材料,而将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材料原件留在本院存档备查。筆者认为,应当移交全部原案卷材料,以便受移送法院查明事实并作出正确的裁判。(3)诉讼费用未随案移交,例如,一些法院只移交部分诉讼费用,或者在移送案件前将预收的诉讼费用退还给当事人,或者既不移交诉讼费用,也不退还,无法确定原告是否已向原受理法院交费。因此,受移送法院应对该案件进行必要的立案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然而,与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立案审查相比,对这类案件的立案审查应有所区别,只要基本符合立案条件即可。根据案卷存在的不同问题,可以在立案前要求原受理法院或当事人补充完善。
二、规范案件的移送及立案工作
首先,原受理法院应严格审查立案,对不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应要求起诉人补充、完善后再立案。对于不符合立案基本要求、经过工作仍无法达到法院立案条件,以及本院无管辖权的案件,应拒绝受理。同时,人民法院应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诉讼指导和释明工作。其次,应尽快制定案件的移送及立案工作规范,以确保原受理法院移送案件工作和受移送法院立案工作得到规范化管理,及时保护当事人的诉权。移送案件及立案工作规范应包括以下内容:(1)移送案件的时限;(2)移交全部原案卷材料,应将其装订成册后再移交;(3)诉讼费用应随案移交,以方便当事人诉讼并有利于公众监督;(4)案件移送的交接手续,例如填写《移送案件交接登记表》等;(5)对于可以受理的移送案件,应在收到案卷材料后的三日内立案。收到案卷材料的时间应从原受理法院移交案卷材料和诉讼费用齐备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