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3 更新时间:2023-09-20
为了保障女职工身体健康和下一代身心健康的需要,以及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的制定背景和依据是基于女性生理特点和生育功能,以及国家层面关于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制度的调整。
为了保持与上位法的统一,需要制定新规章来解决《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立法依据已经不存在的问题。
此外,新规章的制定也旨在解决一些突出的女职工劳动保护问题,例如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提高女职工录用标准、降低女职工待遇、隐瞒职业危害等问题。同时,也希望建立新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女职工的权益。
《特别规定》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对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责任。用人单位应健全劳动保护制度、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并明确相应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劳动保护工作。此外,用人单位还有具体责任,包括不得以性别为由提高女职工录用标准、拒绝招录女职工,必须告知女职工禁忌劳动岗位、岗位职业危害、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职业危害岗位待遇,保障女职工的知情权,以及不得以结婚、怀孕、生育、哺乳为由降低女职工待遇或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为了体现对女职工特殊生理期的关怀,《特别规定》对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经期和更年期的劳动保护措施进行了细化。
在孕期保护方面,《特别规定》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从事孕期禁忌劳动,并将产前检查时间计入劳动时间。对于不能适应原劳动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适当减轻其劳动量或调整适宜的劳动岗位。对于怀孕不满3个月且妊娠反应严重或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在每天劳动时间内安排休息1小时。对于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并且不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
在产期保护方面,《特别规定》对产假和终止妊娠休假进行了细化规定。正常分娩的女职工可以休产假98天,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或实施剖宫产手术分娩的女职工,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女职工,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对于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女职工,休产假15天。对于怀孕满4个月不满7个月流产的女职工,休产假42天。对于怀孕7个月以上终止妊娠的女职工,休产假98天。此外,符合规定生育的女职工还可以享受延长产假。
在哺乳期保护方面,《特别规定》规定女职工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不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并且对实行工作量定额的女职工,相应减少其工作量。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对于生育多胞胎的女职工,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此外,哺乳时间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分开使用,并且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为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在经期保护方面,《特别规定》规定女职工月经过多或痛经不能正常上班的,可以申请休息1至2天。用人单位还应给予女职工特殊卫生保护,向女职工发放必要的卫生用品。
在更年期保护方面,《特别规定》将女职工更年期纳入劳动保护范围,并给予特殊保护。对于更年期综合症症状严重,不能适应原岗位工作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根据医疗机构证明,适当减轻工作量或调整到适宜的工作岗位。
为全面保障女职工劳动安全,《特别规定》规定用人单位应每1至2年为女职工安排1次妇科疾病检查,检查时间计入劳动时间,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特别规定》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履行女职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职责,并将用人单位履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职责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此外,工会及女职工组织、妇女组织也被赋予对女职工劳动保护的监督权。
《特别规定》规定了对用人单位违反规定的处理制度。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或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女职工的投诉、举报、申诉,相关部门应及时调查、处理,并在3个工作日内转送有权部门调查、处理。用人单位违反规定的,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给予相应的处罚。
最新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全文请参考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