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0-22
当职工发生事故受到伤害后,除了积极治疗外,首先要注意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以保障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殊情况下,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职工发生伤害事故后,经认定为因工受伤,接下来需要确定伤残程度,即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期限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般情况下,当职工发生工伤、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且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时,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例如,在海门发生的工伤,用人单位或个人必须向南通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延长30日。
如果申请鉴定的单位或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满意,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将作为最终结论。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如果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直接影响工伤职工的待遇赔偿,因此用人单位和职工都必须严格把握初次鉴定和复查鉴定的期限。
工伤认定和工伤等级鉴定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工伤待遇赔偿,以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对于参加工伤保险的赔偿,需要注意的期限与工伤认定相同。即用人单位必须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期间发生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因此,提醒参保的用人单位不要忽视工伤认定30日的期限。
如果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支付工伤待遇,引发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该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其他与工伤赔偿相关的期限:
1. 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期限: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
2. 工伤认定结束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保存工伤认定的相关资料:50年。
3. 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在一定的时间内抢救无效死亡,视为工伤的一种情形,该一定时间为:48小时内。
4. 工伤争议仲裁申请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
5. 工伤争议仲裁裁决期限:受理仲裁申请的45日内,案情复杂的情况下为60日内。
6. 劳动者不服工伤争议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