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0-14
1、使用土地
国有土地使用权者可以使用土地来建造或保存建筑物及其工作物。使用土地是土地使用权的核心内容。然而,这种使用是有限制的,必须在土地使用权的规定目的范围内进行。一般来说,这个目的范围指的是土地的用途范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用途,必须获得土地所有者和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否则,土地使用者不能改变土地用途范围。
为了实现土地的使用目的,土地使用权者必须占有土地。因此,土地使用权者也享有物权请求权。
2、处分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转让、抵押和出租土地使用权。只要土地使用权者在转让、抵押和出租土地使用权时符合法定条件,这些处分行为就是有效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划拨土地使用权者和出让土地使用权者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受到的限制是不同的。
3、获取土地收益
土地使用权者通过出让方式获取土地使用权以及通过继受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人可以开发、利用、经营土地并获得利益。
1.划拨土地使用权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看出,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种基本形式。
(1)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
(2)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土地使用者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也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是无偿的,也就是说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或支付任何经济代价。
2.出让土地使用权
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在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获得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