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因工致残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员工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人事争议法律知识

劳动者因工致残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员工吗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12-12

 
77301
劳动者在工作的时候遇到意外造成人身损害是经常出现的,出现人身损害的时候,可以申请工伤的认定,而这种人身损害是有可能造成劳动者伤残的,那么劳动者因工致残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员工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劳动者因工致残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因工伤致残,用人单位是不能解除劳动合同辞退职工的。

法定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以下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1.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工伤赔偿申请流程

如果劳动者已经缴纳了工伤保险,发生事故后,单位应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认定后,劳动部门指定的机构会进行伤残鉴定,并根据鉴定等级计算残疾补助金。此外,误工费、医疗费由单位向劳动部门申请,社保机构会将款项发放给受伤劳动者。如果劳动者没有缴纳工伤保险,劳动者需自行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并按照上述流程进行后续操作,只是赔偿款由单位支付。

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终止劳动关系的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

法定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出现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时,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在法定解除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可以不与另一方当事人协商,也无须征得另一方的同意,就可依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合同。

约定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认为继续履行合同已经没有必要时,与另一方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与法定解除不同的是,约定解除不能由一方自主决定,而必须是双方的行为,其解除的条件不一定是法律法规规定情形的出现,只要当事人双方在真实意思表示的基础上协商一致就可以了。

延伸阅读
  1. 哺乳期内被调岗的合法性
  2. 辞退后的工资支付问题
  3. 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员工不续签合同的处理方式
  4. 用人单位辞退的原因
  5. 辞退员工补偿标准解析:补偿金与辞退原因的关系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公司对员工岗位调动的合法性
  2. 适用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数额较小的经济债务等纠纷的解决方法
  3.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
  4. 用法律专业术语重新改写或者扩写的文章
  5. 工伤争议的调解机构
  6. 聘书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7.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机构?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