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4-10
1. 争议处理方式选择权
劳动者在行使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时,享有对争议处理途径和方式的选择权。根据我国《劳动法》第77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因此,劳动者有权根据法律规定和个人意愿选择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或处理途径。
2. 请求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受理争议的权利
劳动者有权要求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受理争议,这是劳动者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利的实质和核心。立法授予劳动者这一权利的目的在于杜绝对劳动争议不予受理的现象,以切实保障其他权利的实现。因此,当争议处理机构不予受理时,劳动者有权要求受理机构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和原因,并且受理机构必须作出答复。
3. 控告权
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劳动者行使请求争议处理权,而处理机构又不依法受理时,劳动者有权检举和控告。根据《劳动法》第88条第2款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1. 调解申请
当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可以向企业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2. 调解申请材料
申请调解时,申请人应向调解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书、身份证和劳动合同书。
3. 仲裁申请
申请仲裁时,申请人应向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劳动合同书等相关材料,并预交仲裁处理费。
4. 受理通知
申请人收到受理通知书后,应向仲裁机构提供联系地址及电话,并等待处理结果。
5. 不予受理通知
申请人收到不予受理通知书后,若不服,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6. 不服仲裁裁决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裁决生效后,一方不执行,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争议直接关系着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此,法律赋予劳动者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实质上是劳动者享有的请求保护的权利。这一权利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尽快解决,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