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4-24
根据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在民事诉讼中,诉讼请求一般需要以实体法上的权利为依据提出。当事人根据实体法的规定产生民事救济权,包括救济性请求权、救济性形成权和抗辩权。在劳动争议诉讼中,由于受到仲裁前置规则的制约,当事人在提出诉讼请求时面临一些障碍。比如,当甲劳动者以乙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申请仲裁并请求赔偿经济损失,仲裁机关支持了甲的仲裁请求,乙不服提起诉讼。由于乙的实体权利并未受到侵害,无法根据一般民事诉讼的原理提出一个相应的诉讼形式。在这种情况下,甲可以请求确认与乙不存在某种实体法上的法律关系,或者请求确认乙的实体请求权不存在。
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当事人不服仲裁而提起诉讼后,能否增加未经仲裁的请求一并诉讼呢?根据司法解释,劳动争议诉讼中增加诉讼请求受到了限制。司法解释规定,如果增加的请求与讼争的劳动争议具有不可分性,则应当合并审理;如果属于独立的争议,则应当告知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因此,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增加诉讼请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与原有的劳动争议构成不同类型的争议。
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反诉须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与本诉的诉讼理由或诉讼请求存有牵连关系。反诉须也是劳动争议,并且需要经过仲裁。然而,根据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劳动争议诉讼中的反诉条件较为严格,因此在实际中反诉相对较少。为了保护后诉者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有必要在劳动争议诉讼中适用民事诉讼法的反诉构成要件。
在一方起诉,一方服从裁决的情况下,被告是否应该提出反诉呢?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如果仲裁裁决不生效,被告要求补发工资,是否应该提起反诉呢?根据我的观点,劳动争议诉讼应该确立全面审理原则,禁用民事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以便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