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14
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特别是工伤待遇争议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应当首先进行协商,以达成解决方案。协商是最为常见、也往往是双方都容易接受的方式。对于工伤待遇争议不太尖锐的情况,通常都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对于工伤职工来说,尤其要注意使用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因为他们可能还需要在该用人单位工作,过分强调诉讼可能会给他们今后的工作带来不便。当然,并不是要对用人单位作出不恰当的妥协,而是强调协商是双方最易接受、效果最好的方式。
企业调解委员会可以对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虽然从法律角度来看,这并不是必经的程序,但调解对于解决劳动争议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对于希望继续留在本单位工作的职工来说,能够通过调解来解决劳动争议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当劳动争议无法通过调解解决时,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规定,当事人需要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申请书后7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的时间不得超过60日,对于复杂案情需要延期的,可以经仲裁委员会批准适当延期,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需要强调的是,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当事人未经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否则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时,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劳动法等规定,受理和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期限为6个月,如果存在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可以经院长批准延长。当事人如果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可以提起上诉,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当事人必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