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解决劳动争议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鉴定 > 工伤鉴定标准法律知识

协商解决劳动争议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4-14

 
411414
对于劳动者的工伤,用人单位是需要负责的。如果劳动者有伤残情况的,是需要做伤残等级鉴定的,用人单位是需要根据劳动者的具体伤残等级确定赔偿数额的。那么,工伤伤残理赔争议如何解决?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特别是工伤待遇争议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应当首先进行协商,以达成解决方案。协商是最为常见、也往往是双方都容易接受的方式。对于工伤待遇争议不太尖锐的情况,通常都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对于工伤职工来说,尤其要注意使用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因为他们可能还需要在该用人单位工作,过分强调诉讼可能会给他们今后的工作带来不便。当然,并不是要对用人单位作出不恰当的妥协,而是强调协商是双方最易接受、效果最好的方式。

调解劳动争议

企业调解委员会可以对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虽然从法律角度来看,这并不是必经的程序,但调解对于解决劳动争议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对于希望继续留在本单位工作的职工来说,能够通过调解来解决劳动争议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仲裁劳动争议

当劳动争议无法通过调解解决时,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规定,当事人需要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申请书后7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的时间不得超过60日,对于复杂案情需要延期的,可以经仲裁委员会批准适当延期,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需要强调的是,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当事人未经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否则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诉讼劳动争议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时,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劳动法等规定,受理和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期限为6个月,如果存在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可以经院长批准延长。当事人如果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可以提起上诉,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当事人必须执行。

延伸阅读
  1. 劳务合同劳动争议判决书
  2. 我市一家企业成功调解涉外劳动争议案件
  3. 公司员工违反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被辞退是否合法
  4.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
  5. 公司拖欠工资仲裁未调解成功后的法律解决途径

工伤鉴定热门知识

  1. 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2. 十级工伤劳动鉴定标准
  3. 眼睛工伤十级赔偿标准及鉴定
  4. 眼睛轻伤鉴定标准
  5.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6. 工伤-脑震荡的伤残评定及程序
  7. 工伤鉴定标准
工伤鉴定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