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主管范围及标准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主管范围及标准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29

 
371356
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建设与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诉讼在当今生活中越来越普通,划清每种诉讼的标准和范围就显得愈发重要,其中民事诉讼主管的标准及范围是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民事诉讼主管范围

根据《民诉法》第3条规定,法院主管的范围包括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民事案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民事案件

(1) 由民法调整的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人身权关系引起的诉讼,如财产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赔偿、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人格权和身份权案件等。

(2) 由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调整的婚姻家庭关系、继承关系、收养关系引起的诉讼,如离婚案件、追索扶养费案件、财产继承案件、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等。

(3) 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中属于民事性质的诉讼,如因污染引起的全权案件、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引起的损害赔偿案件等。

2. 商事案件

指由商法调整的商事关系引起的诉讼,如票据案件、股东权益纠纷案件、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海商案件等。

3. 劳动争议案件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关系的订立、履行、解除过程中可能发生劳动争议,包括劳动合同、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争议。这些劳动争议属于法院民事诉讼受案范围。

4. 非讼案件

根据法律规定,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审理的非讼案件主要包括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督促程序审理的案件和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

法院主管与人民调解的关系

1. 调解非必经程序

调解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进行调解。

2. 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一旦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该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按照协议履行权利和义务。

3. 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调解协议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即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对方无法强制执行。

4. 调解协议经法院确认后具有强制执行力

如果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调解协议,经法院确认后,该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对方必须履行协议。

延伸阅读
  1. 一、证据收集的注意事项
  2. 工伤事故先予执行申请
  3. 民事案件抗诉期限一般多长时间
  4. 刑事案件一审审理期限是多长时间
  5. 欠银行贷款多久被起诉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二审开庭询问流程详解
  2. 刑事一审案件审判程序的具体内容
  3. 行政处罚案件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
  4. 债务追索函
  5. 交通事故中两人受伤是否分别诉讼
  6. 男子法庭吞下证据将面临法律责任
  7. 刑事二审程序流程谅解书有用吗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