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法律区别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务外包法律知识

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法律区别是什么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8-15

 
75384
劳动力市场的不管发展、进步,让原先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不仅有劳动关系,还有劳务关系以及雇佣关系。但现实中,对每一种关系都是需要经过认定的。那么雇佣关系是怎么认定的呢?手心律师网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做详细解答。

一、雇佣关系的认定是怎样的

雇佣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私有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劳动关系,是指受雇人利用雇佣人提供的条件,在雇佣人的指导、监督下,以自身的技能为雇佣人提供劳动,并由雇佣人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关系。

雇佣关系的认定应从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两方面考虑。从形式要件上看,双方是否订立了雇佣合同或口头雇佣协议。从实质要件上看,首先要确定双方的权力义务是否符合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支付报酬的要求。其次要考虑雇员是否受雇主控制、指挥和监督,即是否存在隶属关系。雇员受雇主控制是雇佣关系存在的基础。在雇佣关系中,雇员仅是雇主雇佣来完成某项工作的人,雇员在工作时应听从雇主的指导,服从雇主的监督。

最后,还需考虑雇员是否为雇主或其委托的人所选任。只要具备上述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即可认定为雇佣关系。

二、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1、主体方面的不同

(1)用工主体的要求不同。

雇佣关系中的用工主体范围广泛,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劳动关系中的用工主体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同时包括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同时,非法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发生的劳动关系也按照劳动关系处理。

(2)主体地位不同。

雇佣关系中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双方之间是一种“劳务”与“报酬”之间的交换,受雇人可以不遵守雇佣方的内部规定,也可以同时选择给多家雇佣方提供劳务。

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双方具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劳动者是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应当遵守其内部的规章制度,服从单位的领导与安排。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只允许在一家单位上班。

因此,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可以约束其内部员工,但不能约束受雇人。受雇人只需要按照雇佣契约完成工作任务,无需接受雇佣人的其他无理指示。雇佣关系强调成果之给付,而劳动关系则强调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劳动过程。

2、权利义务及国家对其的干预程度不同

雇佣关系是一种私法上的关系,强调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自治,只要当事人双方的约定不违反法律的强行性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国家就不予干预,其权利义务的调整主要参照民事法律规范。

劳动关系则受到大量劳动法规的规制,比如劳动法对工作时间、最低工资、休息制度、工伤保险等进行了规定。调整劳动关系的权利义务法律属于公私法之间的混合法。

3、处理机制不同

雇佣关系中发生的纠纷应当按照民事争议处理,而劳动争议的解决则应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按照现行的劳动法律规范,发生劳动争议必须先进行劳动仲裁,如果不服仲裁才能向法院起诉。而雇佣关系中发生纠纷,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不需要经过仲裁程序。

延伸阅读
  1. 买房定金与订金的区别
  2. 商标与商号的区别及法律规定
  3. 房屋抵押与房屋按揭的法律区别
  4. 残疾人缴纳罚金的减免和豁免规定
  5.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发放工资记录确认劳动关系
  2.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3.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及手续
  4. 劳动关系转移及经济补偿
  5.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6. 工会委员能否无故解除劳动合同
  7.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