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1-21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公司不可随意调岗,必须与员工协商达成一致。岗位调整涉及劳动合同条款的调整,因此原则上需要与员工协商一致后方可进行。
即使员工不同意调岗,公司强行调岗也会对员工前途产生负面影响。公司可能会找各种理由让员工感到不舒服。因此,如果员工坚持不调岗,只能静观其变,看公司如何处理。如果员工能够坚持下去,可以继续留在公司;如果坚持不住,可以与公司进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相应的补偿金。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可以争取获得至少1个半月的赔偿金,并可以尝试争取更高的赔偿金额。如果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仲裁部门要求双倍的经济赔偿。
工作岗位通常决定了员工的工作内容,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在劳动合同签订时,员工将工作岗位的名称、内容等作为是否签约的重要依据。然而,劳动合同签订后,员工与用人单位的关系由平等转变为隶属,劳动者处于劣势地位。为了防止用人单位滥用优势地位,劳动法对单位变更合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协商一致后,才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因此,在劳动合同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调整岗位作为合同变更的重要内容,必须满足两个基本前提:1、双方协商一致;2、采取书面形式。如果其中一项条件不满足,用人单位无法单方面调岗,员工有权拒绝调岗,并要求按原约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因此,如果劳动合同约定了“可根据需要对员工岗位进行调整”,双方应当真实表示自己的意思。劳动合同条款具有拘束力,双方均有责任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