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04
一、如果用人单位雇佣劳动者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以下情形,劳动关系将被认定为成立:
1.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参考以下凭证来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1.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以及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 考勤记录;
5.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工资支付凭证、用人单位招用记录和考勤记录的证明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
三、如果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第一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如果协商不一致,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但对于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者,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签订。
如果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四、如果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于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将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五、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产生争议,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