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1-14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在以下情况下依法终止:
当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劳动合同自然终止。
如果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约定了特定的终止条件,一旦这些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例如,如果职工与企业约定,经所在单位同意,职工可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如果被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劳动合同即终止。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劳动合同订立时没有作出上述约定,职工考取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后,可以与企业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还可以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终止,这些法律事实包括:
(1) 劳动者死亡:如果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即劳动者死亡,导致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合同终止。
(2) 企业撤销:如果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企业被撤销,职工由劳动主管部门另行分配,企业与职工原订立的劳动合同终止。
(3) 企业破产:如果企业根据《破产法(试行)》的规定宣告破产,表明企业已无法履行劳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只能终止劳动合同。
(4) 违法招工:如果用人单位在招工时违反法律、法规,徇私舞弊,非法招收职工,一经发现,必须进行清退,随之单位与职工订立的劳动合同即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