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2-1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可以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变更。这意味着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双方通过协商达成的协议,因此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变更。无论是对劳动合同的修改、补充还是删除,只要是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达成的,都可以进行变更。
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遵循自愿协商的原则,不允许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未经协商单方变更劳动合同。任何一方当事人在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改变合同内容是无效的,变更后的内容对另一方没有约束力。此外,这种擅自改变合同的行为也构成了违约行为。
劳动合同的变更只针对原劳动合同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补充或者删减,而不是对合同的全部内容进行变更。对于要变更的部分内容,当事人双方必须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在协商过程中,有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所要变更的内容,则该部分内容的合同变更无法成立,原有的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的变更过程必须遵循与订立劳动合同时相同的原则,即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劳动合同变更的一个重要事由。
虽然法律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变更应采用书面形式,并且口头变更并不一定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在实际用工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只采用口头形式变更劳动合同,并且这种口头变更长期实际履行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完全否定口头变更的法律效力,既不利于维护稳定的劳动关系,也不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解释四》第十一条规定: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如果已经实际履行了超过一个月,并且变更后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也就是说,如果公司与劳动者口头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已经履行一段时间,并且期间公司没有提出因岗位调整而需要降低工资的问题,那么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遵守。
口头约定变更劳动合同表面上看似乎不符合法律规定,但通过实际履行来治愈形式上的不足,实际上是符合法律立法宗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