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法律知识

政府干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3-12

 
71308

政府干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界定

政府干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市场调整机制固有的缺陷所不可避免的,需要政府之手加以宏观调控。然而,政府权力的过度膨胀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比市场失灵更加严重。当政府的行政权力扩张到经济领域时,应该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来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障市场自由竞争。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现状

《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调整的应当是平等市场竞争主体之间即经营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然而,根据当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规范,似乎更多地在调整国家与不正当竞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国家在竞争法主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大多数都是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追究,予以行政处罚,市场竞争主体只是处于被动受控的状态。政府虽然在不断地反不正当竞争,但与此同时,不正当竞争行为仍频繁发生。政府调控之手伸了进来,无论从成本还是效率的角度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府干预不正当竞争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一)政府的罚款行为存在机会主义问题

机会主义是随着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而出现的,是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当人们按他人要求行动且代理人比委托人更了解运营情况时,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这时,代理人有可能按自己的利益行事并忽略委托人的利益。政府作为代理人,应以委托人的利益为准则。然而,由于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细节不了解或保持理性的无知,导致代理人可以机会主义地行事而不受惩罚。如果委托人想了解代理人在干什么,就需要耗费很高的监督成本(因为信息不对称)。

延伸阅读
  1. 加盟机构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
  2. 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
  3. 不正当低价销售的法律分析
  4. 如何办理域名过户?
  5. 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法律分析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热门知识

  1. 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2. 法律属性的不同
  3. 商标被抢注后高价售卖的合法性问题
  4.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5. 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6. 传销罪从犯怎么量刑标准
  7. 医生商业贿赂怎么量刑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