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当竞争的构成要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法律知识

不正当竞争的构成要件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4-02

 
71225

经营者的定义和分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根据这一定义,经营者可以分为三类: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判断一个主体是否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主体,应以其是否从事经营活动为标准。广义上,不仅合法的经营者,非法的、越权的或禁止从事经营的主体实际上从事了经营活动,也应被认定为经营者。

一般主体

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第36条的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我国的法人包括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四类。企业法人是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机关法人是国家机关,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体;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一般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在登记为企业法人后可以从事营利活动。

其他经济组织是指以经营商品或服务为主要宗旨,合法成立,具有一定组织机构和财产,但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

自然人在市场活动中通常作为消费者参与商品交换关系,但也有可能充当经营者的角色,从事营利性活动。

特殊主体

特殊主体包括非法经营主体和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第二个要件是经营者在客观上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竞争通常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上有意识地进行竞赛和争夺消费者的行动。而“不正当”具有较大的主观判断性。然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明确界定了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混淆行为、强制性交易行为、行政强制经营行为、商业贿赂行为、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低价倾销行为、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商誉行为以及招标投标中的串通行为。

合法权益受损和主观过错

合法权益指的是其他经营者依法受到保护的权利和利益。不正当竞争行为应与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我国民法的一般原理,侵权责任的承担应以过错为要件。因此,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营者应具有主观的过错。然而,受害的经营者要证明对方具有故意或过失往往较为困难。为了保护受害的经营者,不应要求他们证明对方的过错。因此,应采用过错推定的原则,便利受害的经营者与不正当竞争行为作斗争。

延伸阅读
  1. 电子商务中的不正当竞争及其法律规制
  2. 谁来认定商业秘密
  3.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4. 竞争法律体系协调性的内涵及其标志
  5. 怎样属于构成商业犯罪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热门知识

  1. 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
  2. 法律属性的不同
  3.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4. 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5. 不正当低价销售的法律分析
  6. 医生商业贿赂怎么量刑
  7. 怎么约定商业秘密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