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未列举的商业仿冒行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法律知识

反不正当竞争法未列举的商业仿冒行为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10-13

 
71192

仿冒行为的定义与范围

仿冒是指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争夺竞争优势,在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标志上不正当地使用与他人的商业标记相同或者近似的商业标记,使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与他人经营的商品、营业相混淆,可能导致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行为。

商业标记是指经营者使用的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特征的标记,包括商标、商号(字号、厂商名称、企业名称)、商业域名、企业徽标、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商务广告语、产地标记、质量认证标记、商业外观乃至特定商业成果等。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仿冒行为的规定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以下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1. 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2.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3. 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 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商业标记的范围应扩大

根据上述第5条规定,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的仿冒对象仅限于商标、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姓名、质量标志、产地。然而,这远远不能够涵盖商业标记的全部。

除了上述规定的商业标记外,还应包括域名、企业徽标、商务广告语、商业外观、特定商业成果,以及其他能够标示商品或者服务特征的识别性标记。例如在宋维河与广州市越秀区东北菜风味饺子馆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原告设计的包括字号的字体、装饰及服饰图案、广告语、吉祥物等内容的视觉识别系统,实际上就是商业外观的通俗说法。该系统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并且原告以该系统自行经营并授权连锁经营,可见该商标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

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未明确列举商业外观不正当竞争问题,已列举的规定也难以包含此种仿冒行为。然而,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仿冒商业外观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对其实施民事制裁并无法律障碍。

延伸阅读
  1. 加盟机构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
  2. 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
  3. 法律属性的不同
  4. 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5.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热门知识

  1. 如何举报微商虚假宣传行为
  2. 裁判要旨
  3. 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4. 不正当低价销售的法律分析
  5. 医生商业贿赂怎么量刑
  6. 侵犯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的区别
  7.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怎么处罚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