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10-13
仿冒是指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争夺竞争优势,在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标志上不正当地使用与他人的商业标记相同或者近似的商业标记,使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与他人经营的商品、营业相混淆,可能导致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行为。
商业标记是指经营者使用的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特征的标记,包括商标、商号(字号、厂商名称、企业名称)、商业域名、企业徽标、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商务广告语、产地标记、质量认证标记、商业外观乃至特定商业成果等。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以下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根据上述第5条规定,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的仿冒对象仅限于商标、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姓名、质量标志、产地。然而,这远远不能够涵盖商业标记的全部。
除了上述规定的商业标记外,还应包括域名、企业徽标、商务广告语、商业外观、特定商业成果,以及其他能够标示商品或者服务特征的识别性标记。例如在宋维河与广州市越秀区东北菜风味饺子馆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原告设计的包括字号的字体、装饰及服饰图案、广告语、吉祥物等内容的视觉识别系统,实际上就是商业外观的通俗说法。该系统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并且原告以该系统自行经营并授权连锁经营,可见该商标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
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未明确列举商业外观不正当竞争问题,已列举的规定也难以包含此种仿冒行为。然而,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仿冒商业外观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对其实施民事制裁并无法律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