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3-10-16
在现代世界商品经济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范围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产品质量的低劣、商品外观和包装的假冒与盗用、商品广告的虚假伪装销售和服务中的欺诈,以及技术和交易秘密的侵权等。在西方许多国家,不正当竞争行为种类繁多,一般认为存在以下十二种不正当行为:
混淆行为指导致对他人的活动、服务、营业或对其原产地造成混淆的行为。
误导行为包括使用或制造虚假标识、疏忽真实标识,以及其他可能导致误解的做法。
如果利用礼品、奖赏或其他类似之物对消费者施加义务,消费者因而同意接受主要服务,则可视为不正当行为。此外,提供任何好处或奖赏,导致消费者对同企业其他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产生误解或可能产生误解的行为,或者严重干扰对所提供之物真实价值估价或与其他替代物的比较的行为,均被视为不正当。
毁坏信誉行为指对另一方的活动、服务、营业或商业行为无端指责,可能使其在市场中失去信誉。
比较行为指提到那些并类同相关或可比较的事实,将被认为是不正当的。
模仿行为指在模仿他人的商业活动或行为时,超出了受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利(如专利权或商标权)的行为。此外,那些能够导致对商品或服务以及原产地产生混同,或不适当地利用另一方的商业信誉,或对某一竞争方的全部商业活动系统进行照搬性质的模仿将受到惩处。
私自利用另一方商业信誉包括使用他从标识或虚假表示原产地的行为,均属于不正当的行为。
违反保密规定指未经所有人授权,泄露或私自利用其能够合法接触但仍属保密的商业秘密的行为。例如,通过间谍或类似手段,或引诱竞争方雇员违反其合同义务等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的行为,都属于不正当行为。
引诱违约指引诱雇员、供货人、顾客或其他人不遵守他们对竞争方所应遵守的基本合同义务的行为,属不正当行为。
违反规则指通过违反法律规则在市场上获得大量的竞争性利益的行为,属不正当行为。
歧视行为指无正当理由在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方面对消费者实施歧视性待遇的行为,属不正当行为。
舍本买卖指虽然原则上企业有权自由定价,但是有计划地以低于成本或购进行销售。如果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同一企业的其他商品或服务的认识产生错误,或影响另一方商品或营业信誉的形象,或其构成将竞争一方或集团排挤出市场的战略的部分,或其严重损害某一特定产品的竞争,都将视为不正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