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5-31
价格垄断并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而是一种垄断行为。价格垄断是企业之间通过定价来控制市场上的价格和产量的一种行为。与不正当竞争不同,价格垄断的目的是为了在市场上自由地调节价格和产量。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或违反公认商业道德的手段与其他经营者竞争的行为。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列举了十一种行为,其中四种属于限制竞争行为,另外七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如混淆行为、商业贿赂行为、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低价倾销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商誉行为。
垄断行为是一种限制竞争的行为,它会导致某个时间、地点、经济领域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陷入缺乏竞争的状态。衡量是否对竞争造成限制需要考察社会交易环境和交易方式,并与国家在某一时期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垄断行为不应被包括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之内,垄断也不是广义的不正当竞争。我国法律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
1. 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2.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 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不正当竞争与垄断的区别如下:
1. 不正当竞争是一种竞争行为,而垄断是一种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
2.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法行为,被法律所禁止;而有些垄断行为则可以被法律认可和维护。
3.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而垄断行为的主体不仅限于经营者,有时还包括某些政府机关。
4.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济后果一般比被法律所反对的严重垄断行为的经济后果轻微。
垄断行为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质上,垄断行为是将市场上的竞争行为予以排除,其行为相较不正当竞争行为来说更为严重。不正当竞争是商家之间的行为,对整个行业的影响较小;而垄断行为则可以影响到整个行业,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