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公物拍卖”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拍卖法 > 拍卖程序法律知识

所谓“公物拍卖”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4-01-20

 
69487
仔细阅读教科书的内容,其实很清楚,所谓的“公物拍卖”就是专指这一部分特殊的公物的拍卖运作。这部分特殊的公物就是《拍卖法》第九条所提到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税款、罚款的物品和其他物品”以及“人民法院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罚金、罚款的物品以及无法返还的追回物品”。应该说所谓的“公物”拍卖指的是“狭义的公物的拍卖”。

对“公物拍卖”概念的重新审视

为什么将特定类型的公有财产拍卖称为“公物拍卖”?这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1992年发布的48号文件标题是《关于公物处理实行公开拍卖的通知》,强调了“公物”一词。而1997年颁布的《拍卖法》第九条正是对48号文件的具体规定。其次,在拍卖行业复苏初期,这类资源是各拍卖行的重要拍品,甚至是一些拍卖行的主要拍品。而其他类型的国有资产,如土地使用权、国有股权、债权、破产企业财产等,在当时大多数拍卖行还没有涉及或者涉及较少,因此对于广义范畴的“公物拍卖”的概念还不够清晰。

然而,如今拍卖行业从未如此繁荣,拍品范围也从未如此广泛。各种类型的公有财产,包括国有的、集体的、动产的和不动产的,不断在公众面前展示。在这种情况下,将特定物品的拍卖称为“公物拍卖”就显得不够科学和严谨。

重新界定“公物”一词的范围

此外,我们再来看48号文件,其中有几处将没收物品和公物并列在一起:“……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一些具体问题,主要是:原罚没物品和公物处理规定……”“……公物和罚没物品拍卖的数量和范围较小……”等等。还有一些地方提到的“公物”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拍卖法》第九条的范围,例如“……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国营企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需要处理的物品及其他方面需要变卖的公物……”。这些都表明文件中对于“公物”的概念并不清晰,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样的情况下使用“公物拍卖”的术语必然会导致概念上的混淆。

因此,我敢于提出建议:对“公物拍卖”的术语进行修改,可以称之为“特殊公物拍卖”、“指定公物拍卖”或者干脆使用其他名称,以更准确地描述这一类特定物品的拍卖运作。

相关标签: 拍卖流拍怎么处理
延伸阅读
  1. 拍卖委托主体
  2. 对查封财产当事人可以同意变卖吗
  3. 如何申请购买法院拍卖房产
  4. 法院对质押股权的处置
  5. 拍卖房风险及相关税费

拍卖法热门知识

  1.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
  2. 法院对拍卖房产流拍的处理方式
  3. 拍卖标的物的法律规定
  4. 经济适用房法院的拍卖限制
  5. 诉讼保全对房产的限制
  6. 债权买受人面临的风险及债权拍卖交接
  7. 办理离婚房产转移的收费标准
拍卖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