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房屋拆迁补偿与产权登记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2-13
房屋产权登记与拆迁补偿的关系
拆迁工作中的产权登记问题
在进行城中村改造时,房屋拆迁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被拆迁的房屋没有进行产权登记,房屋的结构、面积与实际情况不符,部分房屋的产权登记记录不完整等。这些问题给房屋拆迁补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正确处理房屋产权登记与拆迁补偿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拆迁工作中的业务与产权登记
根据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只有取得合法房屋权利证书的房屋才能够享受拆迁补偿。因此,在一个城市的房屋总登记后,新增加的房屋必须办理初始登记,取得房屋权利证书。房地产权利证书是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合法依据。此外,该条例还对房地产用途变更、租赁房屋和违章建筑进行了限制,不符合规定的房屋将不予补偿。
房屋补偿评估与产权登记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拆迁房屋的货币补偿金额应当根据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而房地产的建筑面积、用途、建筑年代、结构等重要因素则依据房屋权属登记的内容为准。因此,在评估被拆迁房屋的市场价格时,必须了解房地产权证上登记的内容,并结合房地产市场进行估价。
产权登记不规范对拆迁补偿的影响
产权登记面积与实际面积误差问题:办理房屋产权初始登记的要求包括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人合法身份证明。产权登记的面积以测绘的面积为准。然而,在拆迁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房屋实际面积大于或小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上规划的面积,产权证上的面积大于或小于房屋的实际面积等情况。根据法律规定,不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物属于违章建筑,不得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拆迁时不予补偿。如果需要变更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办理相应的手续。对于实际面积与产权登记面积存在误差的情况,应当申请测绘,并按测绘的面积进行房屋权属变更登记。房改房产权登记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问题:房改房产权登记的面积一般都小于房屋的实际面积,这也给拆迁补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