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同里约定了两种违约责任法院怎么处理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2-24
有的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时候,可能会约定违约责任条款。在一般情况下,违约责任是不能并用的,双方当事人是需要约定明确、单一的违约责任的。那么,一个合同里约定了两种违约责任法院怎么处理?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违约责任的约定方法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条款至关重要。
一、约定专门的违约条款
一种常见的约定违约责任的方法是设立专门的违约条款。另一种方法是在质量责任、交付责任等方面的约定中同时约定违约责任,虽然这种方式更隐蔽,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约定违约责任时应避免简单约定“依法承担违约责任”、“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等模糊表述,必须明确违约责任的实现程序、数额或计算方法。最简单明了的方式是直接约定违约方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金。
二、违约责任的种类
根据合同当事人违反义务的性质和特点,违约责任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和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违约行为分为预期违约和届期违约两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可以分为两类。
- 预期违约:指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明确表示在履行期限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在履行期限到来后将不可能履行合同。预期违约可以分为明示的预期违约和默示的预期违约。
- 届期违约:在履行期限到来后,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构成届期违约。届期违约可以分为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两类。
此外,《合同法》规定,因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的人身权益或财产权益时,受损害方可以选择要求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当债权人在起诉前选择后又变更诉讼请求时,人民法院应予准许。但如果对方当事人对变更后的诉讼请求提出管辖权异议并经审查成立,人民法院应驳回起诉。
三、违约责任的约定方式
- 违约金:违约金的形式包括约定具体金额和约定违约赔偿损失的计算方式。
- 补偿为主、惩罚为辅:违约责任条款应体现补偿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违约金具有补偿性和惩罚性的多重属性,以补偿为主、惩罚为辅,既维护了守约人的利益,也兼顾了违约人的利益,体现了公平原则。违约金的主要功能是补偿未违约方因对方违约而遭受的损失或失去的利益。违约责任的约定主要是为了调整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力求公平,其目的并非惩罚违约方。因此,违约金责任作为一种财产责任,其本质意义首先在于对守约方的补偿,其次才体现为对违约方的惩罚和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