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法定解除权与约定解除在法条中是怎么体现的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3-09-18
现在的社会是经济的社会,是契约的社会,合同在生产生活中也成为了一个普遍的运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能按约履行,或双方经过协商一致解除合同不再继续履行,那么,合同的法定解除权与约定解除在法条中是怎么体现的?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的区别
一、约定解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并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当解除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通过合同约定或行使约定的解除权,导致合同的解除。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行使解除权的条件,在条件成就时单方解除合同。只要当事人的约定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道德,就是有效的,并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效果。约定解除包括两种情况: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权。协议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前,双方通过协商解除合同,使合同效力消灭。协议解除要求双方自愿协商且意思表示真实。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解除合同中的意思表示是非自愿或不真实的,可以请求法院撤销解除合同的协议。约定解除权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在合同成立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前,由一方在出现某种情况后行使解除权,使合同关系消灭。解除权可以由一方或双方享有,可以在合同订立时约定,也可以在合同订立后另行约定。
二、法定解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法定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后、未履行或未履行完毕前,一方行使法定的解除权,使合同效力消灭。法定解除的特点是由法律直接规定解除的条件,当条件具备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无需对方同意。在司法实践中,法定解除、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权的合同解除是有区别的。首先,法定解除与协议解除不同。法定解除是一方行使法定解除权解除合同,不需要对方同意;而协议解除是双方的法律行为,不是一方行使解除权的结果。其次,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权的合同解除也不同。约定解除权的合同解除关键在于当事人通过自由的意思表示约定合同解除的条件,只要条件成就,当事人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权。约定解除权属于合同的约定解除。而对于法定解除而言,合同解除的条件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不需要当事人之间事先约定,只要条件成就,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可以直接根据法律解除合同。此外,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可以并存。一方面,约定解除可以对法定解除作出具体的补充,例如对不可抗力进行解释,规定何种具体事件属于不可抗力。另一方面,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也可以改变法定解除,例如约定即使一方违约,对方也不能解除合同;或约定不管违约严重程度如何,均可导致合同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