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权的法律意义和适用范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履行不能法律知识

优先权的法律意义和适用范围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1

 
379223
我是否享有优先权

优先权是一种特殊效力,根据法律特殊政策考虑而赋予某些特种债权或其他权利,以保障该项权利能够较之普通债权而优先实现。

法律咨询:房屋租赁合同中的优先权问题

咨询者表示与房东签订了一年的租赁合同,合同中规定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继续租赁,并且咨询者拥有优先权。然而,房东表示明年不再租给咨询者,因为他要将房屋租给他的媳妇。咨询者询问此种情况是否合法。

律师解答:优先权的适用范围

律师解答称,根据情况来看,此种情况应属于自用范畴,相当于房东不再出租该房屋,因此咨询者的优先承租权也就不存在了。

优先权的定义和分类

优先权在传统民法理论中是指在特殊债权关系中,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对债务人的财产享有优先于一般债权人受偿的权利。债权人对债务人全部财产享有的优先权称为一般优先权,而对债务人特定财产享有的优先权称为特别优先权。

优先权在国际法上的确认

台湾学者认为将优先权译为"优先受偿权"较为适宜。罗马法早在古代已经设立了优先权制度,如有妻之嫁资返还优先权、受监护人优先权、丧葬费用优先权等。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民法也确认了优先权制度的存在。

中国的优先权制度现状

目前,中国民法尚未建立统一的优先权制度,对特殊社会关系的保护主要通过特别法中的零散规定来规范。例如,《民事诉讼法》第204条、《企业破产法》第34、37条的规定。从这些规定来看,只是规定了几种权利受偿的先后次序,而没有从一项权利的角度进行界定,因此还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优先权制度。不过,《海商法》第21条是中国立法上有关优先权制度最明确、最系统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民事立法尚未建立系统的优先权制度,但却有优先受偿权的概念。有学者认为两者是同一概念,并无区别。然而,通过对两者内涵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区别。优先受偿权是指担保特权人基于担保物权的优先清偿效力而享有的就担保物的价值优先受偿其债权的效力。而优先权是基于法律的规定对特定债权优先于一般债权人受偿的权利,优先受偿权的内涵要比优先权更为丰富。

延伸阅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组成
  2. 重大立功的情形及其法律规定
  3. 相邻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4. 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合法性讨论
  5. 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权威与效力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抗辩权的法律概念和定义
  2.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要求
  3. 拒绝履行合同的责任
  4. 拒绝履行合同的后果
  5. 债务人完全不履行合同的处理方式
  6. 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条件
  7. 根本违约和非根本违约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广告传媒行业劳动合同范本
  2. 超市劳动合同范本
  3. 装饰公司章程范本
  4. 设监事会-公司章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