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0-19
本文旨在对于一份协议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提出解决方案。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非债务人主观原因对协议的变更、对方要求涨价的合法性、根据《合同法》第六十八条和第六十九条对于中止履行的规定进行解读。
根据协议条款,债务人主观原因可以变更协议。然而,这一条款本身存在问题,因为它没有明确规定非债务人的主观原因是否可以作为变更协议的依据。
对方要求将价格涨至140万,但没有提供事实和法律依据来支持这一要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要涨价20万,而不是其他数额。其次,我们需要查看合同条款是否约定了违约金。如果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那么对方无法主张要求涨价。
根据《合同法》第六十八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权中止履行,如果能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经营状况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有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供确切证据,那么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九条,当事人中止履行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应恢复履行。如果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综上所述,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毕竟支付款项推迟了2个月,支付迟延履行的利息是可以接受的。然而,额外增加20万的要求是站不住脚的。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我们应该在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两年的诉讼时效。如果超过了两年,虽然我们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已经丧失了胜诉的权利,除非对方愿意履行义务(但这种可能性基本为零)。否则,我们除了要承担败诉的后果,还需要承担支付诉讼费用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