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不能的情形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履行不能法律知识

履行不能的情形有哪些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6-24

 
61747
当债务人被确定为履行不能的时候,债权人无法要求债权人继续履行相应的额债务,因为原债务已经消灭或转化为了损害赔偿之债,下面是对属于履行不能情形的介绍以及不属于履行不能情形的介绍。

什么是履行不能

履行不能,又称为“给付不能”,是指债务人由于某种原因,事实上已不可能履行债务。履行不能导致债的目的客观上无法实现,因而导致债务消灭或转化为损害赔偿之债,债权人无法请求继续履行。

履行不能的情形:

根据《合同法》110条规定,一方违约时,当依社会观念认为债务事实上已无法强制执行时,即属于履行不能。即使尚有履行的可能,但如果履行将付出不适当的代价或冒有生命危险,或因此违反更重大的义务,则依诚实信用原则,也应认定为履行不能。

判断履行是否可能应依一般社会观念,而不能仅凭债务人的观念加以断定。履行不能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因为标的物已灭失;有时标的物虽然存在,但因为法律上的原因而不能交付,如标的物被依法规定为限制流通物;有时是因为债务人自身的原因不能提供原定的劳务,如在以提供劳务为标的的合同中,债务人丧失劳动能力等。

不属于履行不能的情形:

履行困难;

债务人缺乏资力;

选择之债中尚有可选择的给付;

货币之债和利息之债。

延伸阅读
  1. 诉讼过程中合同是否应履行
  2. 劳动合同变更不同意的申请赔偿程序
  3. 赠与合同的撤销情形
  4. 定金罚则的适用范围
  5. 债权申报的特别情形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不可撤销居间合同的要求
  2. 瑕疵履行在中国法律中的定义
  3. 拒绝履行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4. 定金返还问题及适用定金罚则的条件
  5. 合同法中的拒绝履行和迟延履行区别
  6. 合同中的无效情形和免责条款
  7. 退工的时候保密协议怎么履行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