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09-15
根据新的《民法典》和《担保法》的规定,担保合同的成立与债务人的知情和同意并无直接关联。即使债务人对担保合同不知情,保证人仍然可以与债权人签订保证合同。
在《民法典》生效前,保证合同的有效性与债务人的同意有一定的关系。根据《担保法》第29条和《担保法解释》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如果法人的分支机构、内部职能部门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或超出授权范围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该保证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此外,如果主债权人或债权人与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或恶意传统,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保证合同也将被视为无效。
国际机关在未经国务院批准的情况下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以及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也将导致保证合同的无效。
此外,根据《公司法》第149条第3项的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同意的情况下,以公司财产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该担保行为也将被视为无效。
然而,根据新的《民法典》的规定,担保合同的成立并不以债务人知情和同意为要件。即使债务人对担保合同不知情,保证人仍然可以与债权人签订保证合同。
当债务人不履行还债义务时,债权人有权根据保证合同要求保证人履行还债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