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3-18
这种欺诈方式以收取会费和入会费为手段。收取的会费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收取较低的会费,然后由婚介所安排见面,每次见面再收取不等的见面费。虽然表面上见面费不高,但是婚介所绝对不会安排条件相配的男女见面。经过多次见面后,征婚者们都会觉得自己太挑剔了,导致没有成功。婚介所会将责任推给征婚者,认为不成功不是婚介所的责任。一旦进入婚介所,很难再退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终身服务。
第二种形式是收取较高的会费,不收取见面费。交费后,婚介所会安排2-3次见面,之后就没有下文了。直到节假日举行联谊会时,婚介所才会通知会员参加,但是必须购买入场票。不同的婚介所对会费没有统一标准,婚介所会根据征婚者的身份和心理状况来“量身定价”,尽可能让征婚者多交会费。婚介所会告诉征婚者,交钱越多服务越好,因为找到满意的伴侣是一件终身大事,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
这种欺诈方式通过夸大其词和玩弄文字游戏来诱导征婚者。婚介所会在广告中使用一些诱人的词语,如“名车宽房”、“以车带步”、“自营”、“经商”等,让征婚者上当。征婚者在交完钱后才会发现被欺骗了。当征婚者要求婚介所解释时,婚介所会立即变得不同以往,不再热情,而是变得刁钻起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例如,婚介所会说夏利车就是名车,30多平方米的房子就是宽房,租柜台就是自营。征婚者听完这些解释后会感到气愤,但是却无法清楚地解释这些问题。连法院都无法判定夏利车是否算作名车,30多平方米的房子是否算作宽房,骑自行车上班是否算作以车代步,租柜台是否算作自营。
这种欺诈方式通过编造虚假信息来吸引征婚者。征婚广告中常常使用一些夸张的词语,如“秀外慧中”、“稳重儒雅”、“英俊潇洒”、“婀娜多姿”、“甜美靓丽”、“风度翩翩”、“魔鬼身材”、“商家独女”、“澳洲富商”、“美籍华人”、“MBA博士后”、外企总经理等。有些广告甚至编造了一些美丽动人的形容词,如“倾国倾城”、“绝代佳人”等。为了让征婚者相信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婚介所还特意注明这些信息是真实的,以引诱征婚者上钩。
这种欺诈方式是利用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充当婚托,收取见面费,并给予婚托提成。
这种欺诈方式是以不收费、免建档费、先服务后收费、不收取会员费等为名来诱骗征婚者。当征婚者来到婚介所后才会发现不收费是假的,婚介所会巧立其他名目收取费用,如建档费、见面费、电话费、入场费等。
这种欺诈方式是公开打着政府民政部、局,销协、妇联、工会、团委、街道等名誉,来误导征婚者。婚介所会宣称自己是民政局直属单位,但实际上大多数婚介所已经转包给个人经营。根据规定,婚姻介绍机构在刊登或播放征婚广告时,应以自己的名义发布,禁止冒用其他单位的名义发布征婚广告。
这种欺诈方式是婚介所在征婚时不要求征婚者提供任何证件,只要交钱就能入会。这不仅是把关不严的问题,更是给一些违法人员提供了犯罪的场所。这种案例非常多,后果非常严重。
这种欺诈方式是承诺无限期的“保成”。无论是一年、两年还是十年八年,直到征婚者失去信心为止。
这种欺诈方式是婚介所通知会员参加大型联谊会,并以会员入场费优惠的名义诱骗征婚者。实际上非会员只要购买入场票也能参加,导致交友和征婚者混在一起,场面混乱。这种情况是最近才出现的,与目前移动和联通开展返还电话费的业务有关。婚介所在报刊上刊登诱人广告,留下相关业务的手机号码,并提示拒绝短信交流。目的是让应征者给她打电话,收取电话费提成。婚介所会模棱两可地使用暧昧的语言,让征婚者不敢轻易挂断电话。当征婚者提出要见面时,婚介所会以时间短为由拒绝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