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劳动合同欺诈法律知识

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11-19

 
55738

某食品加工企业与王小姐劳动合同无效案例分析

背景

某食品加工企业急需一名销售主管,王小姐应聘并提交了以往从事销售主管工作的书面说明。双方当即协商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王小姐为销售主管,试用期三个月,并全权负责企业销售业务。

争议

两个月后,企业发现王小姐的销售业绩平平,并调查发现王小姐所述的工作经历纯属虚构。企业因此决定解除合同,但王小姐认为自己正在努力开拓销售渠道并即将取得业绩,以往工作经历与目前工作无关,因此解除合同没有依据。

分析

根据《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然而,如果劳动合同是通过欺诈或威胁等手段订立的,根据《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该合同是无效的。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在本案中,王小姐为了达到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隐瞒了真实情况,虚构了以往销售主管的工作经历,欺骗了企业并导致签订了劳动合同。因此,根据法律规定,王小姐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于无效合同。该无效劳动合同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后,自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用人单位的知情权与知情权的履行义务

背景

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前有知情权,而用人单位也有知情权。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八条规定,劳动者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情况,而用人单位在招聘劳动者时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情况。

义务

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前有履行知情权的义务。在招聘劳动者时,用人单位应充分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关键信息。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的知情权的履行义务必须在劳动合同订立前完成。违反该规定的用人单位将承担法律责任。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知情权的履行义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某食品加工企业与王小姐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合同,王小姐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虚构了工作经历,欺骗了企业。用人单位在招聘劳动者时应充分了解劳动者的关键信息,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延伸阅读
  1. 劳动关系的实质
  2.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基本情况的了解权与劳动者的说明义务
  3. 无营业执照单位的劳动关系认定问题
  4. 公司未交社保签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5. 公司签空白合同并有证据如何赔偿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2.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3.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4. 欺诈的概述
  5.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6.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7. 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劳动争议纠纷起诉状范本
  2. 股东保密协议范本
  3. 产品配方保密协议范本
  4. 上市公司保密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