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18
格式合同的有关条款全部或部分由当事人一方预先确定,与一般合同的双方共同协商拟订不同。
格式合同条款一经拟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稳定性。合同条款不能随意修改,只有当事人完全同意才能成为缔结的一方当事人。格式合同通常以书面的固定形式印制,以便使用和当事人了解。重复使用是格式合同的特点。
格式合同的要约总是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发出,而非针对特定对象。要约在较长时间内发生效力,在合同制定者改变经营策略之前,要约可以作为承诺的对象。要约一般包括合同的全部条款。
格式合同的订立通常由专门部门、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或行业机构制定。合同内容能够正确反映所涉及行业的客观规律与特殊要求,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与运用,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使用人利用在经济或其他方面的绝对优势地位,将预定的格式条款强加于对方,排除双方协商的可能性,形成法律和事实上的垄断。这种垄断被称为“契约环境的不公正”。
格式合同对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较大,排除了相对人选择与协商的可能性,形成对相对人的强制,使得缔约地位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违背了民法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格式合同往往制定利己而不利于相对人的内容。由于格式合同具有预先拟订性和单方决定性,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定者很少或完全不考虑相对人的利益,这成为垄断和强制消费者的工具。
综上所述,格式合同具有特殊功能,广泛应用于市场交易的各个领域,能够比普通合同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和生产的发展。然而,如果立法不能对格式合同进行规范,可能会导致泛滥成灾和经济秩序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