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对格式合同的特别规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21
由于格式合同具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等优点,因此格式合同被广泛运用于运输、金融等行业。但是格式合同本身也存在许多缺陷,如可能损害弱势一方的权益,等等。因此,我国法律对格式合同作出了详细的规定。那么合同法对格式合同的特别规定有哪些?为了给你解答相关的疑惑,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供您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对格式条款订立的规制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39条第1款的规定,当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时,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同时,根据对方的要求,还需要对该条款进行说明。该条款通过为格式条款制定方设定义务的方式,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规定了格式条款的订立规则。即如果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没有尽到提示义务或拒绝说明,该条款将被视为未订立。另外,如果该条款被认为不公平,也将被视为未订立。
二、对格式条款效力的规制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如果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52条和53条的情形,或者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该条款将被视为无效。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种情况下格式条款是无效的:1. 属于《合同法》第52条规定情形的格式条款无效,包括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 属于《合同法》第53条规定情形的格式条款无效,包括造成对方人身伤害,以及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3.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格式条款无效。
三、对格式条款解释的规制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1条的规定,对格式条款进行解释应遵循以下原则:1. 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也就是说,应以可能订约者的平均、合理的理解对格式条款进行解释。2. 对条款制作人作不利的解释。这一解释原则源自罗马法上的“有疑义者就为表义者不利之解释”原则,并被广泛接受。3. 非格式条款优先于格式条款。如果在一个合同中既有格式条款,又有非格式条款(即由双方当事人经过共同协商、达成一致后所拟定的条款),并且两种条款的内容不一致,那么应采用非格式条款。这样做既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愿,也更有利于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