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受案范围法律知识

撤销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5

 
428232

一、撤销判决的适用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具体行政行为可能具有以下情形之一,适用撤销判决:1、主要证据不足:指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缺乏必要的证据,无法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情况。主要证据不足意味着行政机关在未充分调查案件基本情况或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人民法院有权予以撤销。2、适用法律错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错误地适用了法律和法规的条款。3、违反法定程序:指行政机关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违反了法律规定的步骤、顺序、方式和时限等要求。违反法定程序是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独立理由,不依附于其他条件。只要具体行政行为违反程序,不论决定是否正确,都构成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理由。4、超越职权:指行政机关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超越了法律和法规赋予其的职权范围,实施了无权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职权主要表现在:行政机关行使了宪法和法律未授予任何国家机关的权限,或者行使了法律授予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超越了自身的地域范围;超过法定时间行使权力;超过法律和法规规定的数额限制。5、滥用职权:指行政机关具备实施行政行为的权力,并且其行为形式也合法,但行使权力的目的违反了法律和法规赋予其该项权力的目的。滥用职权实际上是权力的不正当行使。在实践中,滥用职权的主要表现有:不正当的考虑,即行政机关或公务员考虑了小集团利益或个人利益,故意考虑法外因素或故意忽略应考虑的因素;故意迟延和不作为,即行政机关明知自己有作为义务,但以各种理由故意推脱,拖延自己的职责;不一致的解释和反复无常,即行政机关在处理同类案件时,对某些解释往往相互矛盾,导致解释相互矛盾和冲突;反复无常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没有明确的标准,经常改变自己的主张和决定。

二、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

行政行为撤销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缺损;2、行政行为的不适当性。

三、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律结果

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力可以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如果行政行为被撤销,由此造成相对方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相对方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行政行为撤销后,行政主体已经给予相对方的利益均要收回;行政相对方因行政行为撤销而遭受的损失由其本身负责;国家或社会公众因已撤销的行政行为所受到的损失,应由行政相对方依其过错程度予以适当赔偿;行政主体或其工作人员对导致行政行为撤销的过错应承担内部行政法律责任。在判定行政行为的违法性是否可以“治愈”的过程中,司法裁判者应当着重考虑实体结果的正当性、程序独立的价值、相对人的权益受损程度、程序目的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的综合情况,最终做出适当的裁判。本文旨在总结判定违法性“愈合”的重要考量因素和常见类型,以缓解行政法官在面对理论指引与立法安排冲突时的困惑。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与特点
  2. 工商部门新规定:消费者投诉受理办法
  3.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4. 公安机关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信息工作规定
  5.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历史发展
  6. 案情
  7. 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及其特殊性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