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5
采购作为企业供应链的源头,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需要降低成本,而原材料成本在企业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最高,平均达到45.3%。尤其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采购费用在总费用中所占比重更大。因此,采购活动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行为和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
自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以来,全球股市波动不断,国际市场物价频繁波动。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大米、肉类等物价也普遍上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面对如此不确定的国际市场,企业对国际采购的风险控制变得日益重要。然而,当前我国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还不足,尤其在面对国际市场时束手无策,只有在风险发生后才会意识到所导致的严重损失。
风险价值是指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在给定的时间段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某一金融资产在未来的预期最大损失值。利用风险价值的分析,能够量化未来的风险,并引入期货合同实行套期保值,从而大大降低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通过控制采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
采购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主要包括采购计划的风险、采购存量风险和价格风险。
采购计划的风险主要是由于计划管理不当或不科学导致的采购进度、采购目标、采购质量和采购运输等受到影响。信息不对称也会引起采购计划与实际市场需求量的偏差。
采购存量风险包括存量不足、存量过剩和价格波动。企业采取“零库存”策略可能因供应商供货时间不及时或采购数量偏差而导致生产中断和缺货损失。此外,物资采购过多也会造成积压,其中多数是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无形损耗,使企业资金沉淀于库存中,失去了机会利润,形成存储损耗风险。另外,对市场行情估计不准确、盲目进货也会引发价格风险,主要由市场需求、通货膨胀和国际汇率变动等因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