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8
执行回转,也称为再执行,是指在案件执行中或者执行完毕后,根据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执行机构重新采取执行措施,将执行程序恢复到执行开始前的一种补救制度。
只有在原法律文书已经全部或部分执行完毕的情况下,才会引发执行回转的问题。
只有当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实存在错误,并被人民法院撤销或者变更时,才会发生执行回转。因为只有在执行根据存在错误的情况下,依法定程序被撤销或者变更,执行根据中所确定的权利义务才会失去合法根据。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应当依法保护合法当事人的权益,使原被执行人的利益恢复到原有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撤销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仅限于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而对于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在执行完毕后,如果该法律文书被有关机关依法撤销,并经当事人申请,也可以适用执行回转。
执行程序必须有执行根据作为前提,再执行也不例外。如果法院要求原债权人返还财产,应当根据执行回转裁定进行。原执行依据被依法撤销只是说明原执行依据失效,并不具备要求原债权人返还财产的强制性。因此,根据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执行回转,并以此裁定作为新的执行依据,责令取得财产的原申请人返还财产或进行强制执行。
执行回转仅适用于原申请执行人取得财产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直接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