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2
根据《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工伤:
根据《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视同工伤:
职工有前款第1项、第2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3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凡在石家庄市行政辖区内的单位,职工发生伤害事故后,用人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向所属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认定机关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及时得到救治,并自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请60日内做出认定决定。
用人单位如果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职工一旦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职工或其家属应当督促所在单位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县(市、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因职工发生交通事故、失踪、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伤害以及受其他条件限制暂时不能按规定时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经设区的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县(市、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且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可按照劳动能力鉴定的有关规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根据《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属于以下情形的,还应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分别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取得证明材料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的时限内:
根据《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实施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自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之日起20日内,将《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送达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同时抄送经办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