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强迫交易行为的法律责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自主选择权法律知识

商家强迫交易行为的法律责任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7-31

 
408508
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的权利是比较多的,消费者是具有自主交易权的,有权选择自己的消费项目,强迫交易会侵犯消费者利益,那么商家强迫交易,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商家进行强迫交易的行为,根据情况可能会承担治安处罚或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商家进行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行为,情节较轻的,可能会被处以拘留五日以下或罚款五百元以下的处罚;情节较重的,可能会被处以拘留五日以上十日以下并罚款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处罚。

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商家以暴力、威胁手段强迫交易,包括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能会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强迫交易行为的特点和形式

滥用独占地位进行强迫交易

某些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滥用其独占地位,强迫消费者购买其商品或接受其服务。

滥用行政权力进行强迫交易

政府或其他属职能部门滥用职权,强行要求消费者购买某一经营者的商品或接受某种服务。

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进行强迫交易

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强行搭售消费者不需要的劣质产品,或者在消费交易过程中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作为交易成立的条件。

利用特殊交易方式进行强迫交易

经营者利用邮购、预售、分期付款、上门推销等方式进行强迫交易,限制消费者获取其他经营者同类商品或服务的信息,从而限制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其他方式进行强迫交易

例如,商家因消费者不购买商品而辱骂、殴打消费者,并强行要求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或者在旅馆、饭店等场所强迫旅客支付高房价并接受劣质服务。

延伸阅读
  1. 个人非商业盗版侵权的赔偿方式
  2. 关于制止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
  3. 非法集资辨别的方法是什么
  4. 非法征地的法律责任与追究
  5. 价格欺诈的定义与法律规定

消费者权利热门知识

  1. 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法律保护
  2.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侵犯知情权吗?侵犯了。
  3. 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
  4. 购房者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
  5. 学校强制消费的处理途径
  6. 强买强卖行为的法律后果
  7.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监管
消费者权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