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7-13
各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拟定的招标代理合同示范文本格式条款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监管机构对备案的招标代理合同审查不够严格。同时,招标代理合同相关的配套文件也存在不完善的情况。虽然我国有关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法律、法规为招标代理合同的签订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或有待明确的地方。
根据《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勘察、设计、咨询、监理等服务招标的招标代理收费标准是以中标价作为基数来收取代理费。然而,这一收费标准明显偏低。在实际项目代理过程中,招标代理机构在支付5-7人专家评委费用后,所收取的服务费还存在亏本的情况。
根据《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如果提供单独的编制招标文件服务(包括有标底的招标文件),可以按规定标准的30%计收费。然而,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招标文件及工程标底占据了招标代理业务中很大的一部分工作量。特别是各专业的人员配备,仅按规定标准的30%计收费用显然不够合理。
《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全过程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的政府指导价和标准。然而,对于非全过程招标代理的情况,没有给出确定的收费标准。
根据《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招标代理服务收费采用差额定率累进计费方式,上下浮动幅度不超过20%。然而,在目前的招标代理合同签订过程中,招标人并没有具体分析委托项目的估算价,而是要求下浮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