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拒不配合隔离治疗的法律责任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30
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如果患者不配合隔离治疗,拒不执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其行为涉嫌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可被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规定,如果患有新型冠状病毒或是密切接触者拒不配合卫生防疫机构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情况发生,将面临以下法律责任:-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如果后果特别严重,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涉嫌构成妨害公务罪的责任
如果在隔离治疗过程中,患者或密切接触者以暴力、威胁等方法抗拒隔离,可能涉嫌构成妨害公务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最高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责任
如果患有或疑似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个人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治疗,并由此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将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依法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