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30
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执行异议之诉,旨在保护案外人和申请执行人的利益。根据该法规定,被执行人是不能提起执行异议的。
某民事判决判令被告xx公司归还原告黄某借款200万元并偿付相应利息;被告施某作为保证人对上述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判决生效后,黄某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法院追加江某为被执行人,并裁定查封、拍卖江某名下的房产一套。江某提出书面异议,但被法院驳回。江某不服,向抚州市中院申请复议,但复议申请被驳回。江某随后向法院提起执行异议之诉,要求撤销追加其为被执行人的裁定,并停止对其名下房产的执行。
第一种意见认为,江某有权提起执行异议之诉。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案外人和当事人均有权提起执行异议之诉。江某在被追加为被执行人之前属于案外人,因此可以作为适格主体提起执行异议之诉。
第二种意见认为,江某作为被执行人,不具备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资格。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的法理和立法目的,被执行人在执行异议中无诉讼利益,因此无权提起执行异议之诉。虽然江某在被追加为被执行人之前属于案外人,但法院已经裁定追加江某为被执行人,其被执行人地位已经确定。如果江某对裁定有异议,可以寻求其他救济途径,但提起执行异议之诉与执行法原理相违背。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执行异议之诉是为了保护案外人和申请执行人的利益而设立的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执行异议之诉分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和申请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被执行人在执行异议之诉中无诉讼利益,因此无权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在本案中,法院已经确认江某的被执行人地位,因此江某无权提起执行异议之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