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0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有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相关信息的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而劳动者只有在用人单位要求时才需要如实说明。因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先合同义务方面的性质是不同的。
用人单位的如实告知义务是法定的,无论劳动者是否提出要求,用人单位都必须履行告知的义务。用人单位需要在招聘过程中如实告知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以确保劳动者能够了解并做出知情选择。
劳动者的如实告知义务是相对自由的,只有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告知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时,劳动者才需要如实说明。如果用人单位不主张这一权利,劳动者就没有必要告知。劳动者通常在简历和入职登记表上简单地列明自己的学历,用人单位对学历问题的审查相对较为便利。
然而,为了维护用人单位的知情权,应当强化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的注意义务。在用人单位招工并进行双向选择时,用人单位应尽到注意义务,严格审慎核查应聘者的个人资料真实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下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对于劳动合同的无效性,需要满足以下两个要件:(1)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2)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
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对学历、工作经历等有特定要求,应在招聘时明确告知。只有当劳动者故意隐瞒自己的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对公司录用产生重大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签订劳动合同时,才构成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欺诈行为,从而使劳动合同无效。
如果用人单位主张劳动合同无效,应及时提出,并不能随意对劳动者进行处理。实践中,确实存在劳动者通过虚假学历证明获得工作机会的情况。然而,在工作中,劳动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工作要求,并且用人单位也未发现劳动者有任何不足之处。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并没有因虚假学历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也未因学历不符要求而出现不胜任的情况。如果一概赋予用人单位只要学历虚假即可主张劳动合同无效,对劳动者显然是不公平的。
因此,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劳动者的学历不真实给其带来了损失。此外,如果劳动者离开公司几个月后才以学历虚假为由要求确认劳动合同无效,这种行为显然是随意的。
因此,学历虚假并不必然导致劳动合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