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环境法中的公民诉讼制度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美国环境法中的公民诉讼制度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5-10

 
389998
引言

一、公民诉讼的明确可诉范围

公民诉讼制度要求公民只能针对法律规定的违法情形提起诉讼,可诉范围由法律明确界定。美国联邦环境法律中的公民诉讼条款规定了明确的可诉范围。各单行联邦环境法律的公民诉讼条款规定,公民诉讼必须根据该法的公民诉讼条款提起。可诉范围包括违反特定法律条款或内容的行为,以及行政机构的不作为违法行为。

二、起诉前必须历经通知程序

公民诉讼条款规定,在起诉前必须经历通知程序,通知发出后一定期限内不得提起诉讼。通知分为两类:一是对于违反特定法律条款或内容的行为,通知应向特定对象发出,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二是对于执法者的不作为违法行为,通知应向执法机构发出,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通知期限一般为60天,但也有例外情况。

三、行政机构勤勉地执行法律可阻止公民诉讼的提起

公民诉讼条款规定,如果行政机构采取勤勉的实施法律措施,可以阻止公民诉讼的提起。勤勉的执法包括行政机构针对涉嫌违法行为提起诉讼,以及行政机构针对涉嫌违法行为做出民事或行政处罚。关于行政机构的民事或行政处罚是否属于阻止公民诉讼的因素,司法实践存在争议。

309(g)(6)争议点:阻止公民诉讼的行政行为的界定

一、行政行为的范围

争议点之一是关于阻止公民诉讼的行政行为的范围。是否仅限于民事处罚,还包括其他实施法律行为。宽泛解释认为,阻止公民诉讼的实施法律行为并非仅指民事处罚,还包括要求违法者守法的行政执行命令等。这种解释强调行政机关在实施法律方面的主导性,严格限制公民诉讼的提起。

典型案例是南北河流分水岭协会组织诉赛土特镇案。赛土特镇经营的一个污水处理厂因违法向河流排污,环境保护部颁发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其改进设施。环境团体对其违法行为提起公民诉讼,要求民事处罚和衡平法上的救济。联邦地方法院支持了赛土特镇,认为行政执行命令可以阻止公民诉讼。

狭义解释认为,应该严格按照国会立法语言进行解释,能够阻止公民诉讼提起的仅限于以金钱制裁为形式的民事处罚,并不包括行政执行命令。这种解释强调公民诉讼在实施法律方面的积极作用、保障公民诉讼的有效实施。

典型案例是华盛顿公益研究组织诉勒通毛纺织厂案。该厂违反排放限制,环保局颁发了一项行政执行命令,要求其改进设施。环境团体提起公民诉讼请求民事处罚等救济。第九巡回法院认为,309(g)(6)仅限于以民事处罚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处罚,行政执行命令不在其范围内。

二、公民诉讼的诉讼类型

争议点之二是关于阻止公民诉讼的诉讼类型。不得提起的公民诉讼是否仅限于以民事处罚为诉讼请求的公民诉讼,是否包括以衡平法上的救济为诉讼请求的公民诉讼。

宽泛解释认为,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救济措施,对一种救济措施所施加的限制,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救济措施。因此,不管是提起以民事处罚为诉讼请求的诉讼,还是以衡平法上的救济为诉讼请求的诉讼,309(g)(6)都可成为公民诉讼的阻止因素。

狭义解释认为,309(g)(6)的阻止因素仅限于以民事处罚为诉讼请求的公民诉讼,不包括以衡平法上的救济为诉讼请求的公民诉讼。

不同解释的判决和影响

在赛土特镇案中,第一巡回法院从公民诉讼的目的角度解释该问题。法院认为,阻止公民诉讼的行政行为不仅限于民事处罚,还包括行政执行命令。这一宽泛解释强调行政执法的主导地位。

而第九巡回法院在勒通毛纺织厂案中认为,阻止公民诉讼的行政行为仅限于以民事处罚为形式的行政处罚,不包括行政执行命令。这一狭义解释强调公民诉讼的积极作用。

不同的解释导致了不同的判决结果和影响。宽泛解释的判决限制了公民诉讼的提起,强调行政执法的主导地位。而狭义解释的判决保障了公民诉讼的有效实施,强调公民诉讼的积极作用。

结论

美国联邦环境法律中关于公民诉讼的限制与公民诉讼的目的、本质、作用以及司法对环境法律实施的影响密切相关。公民诉讼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政府实施法律的不足,为公众实施法律提供机会。然而,公民诉讼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是公权力实施法律机制的一种补充。司法对公民诉讼的限制性因素的解释表明,公民诉讼的实际功效受到司法的深刻影响。不同的解释导致了不同的判决结果和影响,对公民诉讼的限制性因素进行特意的制度设计旨在追求公权力实施法律与私人实施法律之间的平衡。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缺席审理的处理方式
  2.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3.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4.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5.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6.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7.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