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5
根据《行政复议法》及相关规定,公民分为三类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公民、受中国法管辖的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外国籍的外国公民、受中国法管辖的无国籍人。不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公民在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时都有权申请行政复议。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人境出境管理法》第29条规定:“受公安机关罚款或者拘留处罚的外国人,对处罚不服的,在接到通知之日起l5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由上一级公安机关作出最后的裁决。”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按其性质和设立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等。其中,企业法人包括在我国设立的中国法人和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外国法人。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五条规定:“合营企业同税务机关在纳税问题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按照规定纳税,然后再向上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这里的合营企业就是法人。
其他组织包括经主管机关认可、处于筹备中的企事业单位或群众团体,以及外国在我国设立的从事一定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而未取得我国法人资格的组织。他们申请行政复议时,由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代表该组织参加行政复议。如果没有主要负责人,可以由共同推选的其他成员代表该组织参加行政复议。
非合伙组织的种类很多,例如经主管机关认可、处于筹备中的企事业单位或群众团体,以及外国在我国设立的从事一定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而未取得我国法人资格的组织,都属于合伙组织之外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他们申请行政复议时,由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代表该组织参加行政复议。如果没有主要负责人,可以由共同推选的其他成员代表该组织参加行政复议。
其他组织在组织体上发生变更或终止时,如果受到违法的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行政复议申请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其他组织的终止包括消灭和变更两种情况。消灭是指其他组织的资格在法律上最终归于灭失和结束而不复存在,而变更是指原有其他组织虽然已经终止,但以新的其他组织形式出现,并且与原其他组织之间在法律上具有继承关系。变更的主要形式包括分立和合并。
其他组织终止后,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同样也要承担其义务,因此也成为具体行政行为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十条规定,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人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的侵犯、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其他组织已经依法终止、承受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