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8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特定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这些特定行政行为包括: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此外,人民法院还可以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但是,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提起的诉讼;也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决议、命令提起的诉讼;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提起的诉讼;以及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那么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于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决定,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
如果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了法定期限,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逾期不提起上诉,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将发生法律效力。
如果行政机关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判决、裁定,从期满之日起,可以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以50元至100元的罚款。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