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17
提起劳动诉讼的当事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劳动法律关系的相互参与方,包括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政和劳动者,都有权利作为起诉人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劳动者在具备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时,个人可以作为当事人参与诉讼。如果当事人因故无法起诉,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起诉。其他人员则没有起诉权。
提起劳动诉讼时,当事人必须明确诉讼的被告即对方当事人。如果原告不知道是谁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将导致无人应诉的情况,也无法进行诉讼,法院也无法审理。同时,劳动争议诉讼的被告不得包括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行政部门,因为他们不具备劳动争议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提起劳动诉讼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具体的诉讼请求包括给付的请求、确认的请求和变更的请求。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必须有事实根据,包括劳动争议的发生过程、争议的内容以及相关证据事实。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果不服仲裁裁决,才有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当事人在仲裁机关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并已生效,也无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应在收到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一般不予受理。如果逾期是由于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的,当事人应向法院提供相应的证据进行解释。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当事人,才有权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提起诉讼时,应向法院提交起诉状。